1. 蓬蘽是什么?
蓬蘽(Rubus hirsutus)是蔷薇科悬钩子属落叶灌木,华东、华中、华南山野常见,民间常叫“野草莓”“地泡”。
果实为聚合浆果,成熟时鲜红多汁,味甜微酸,外形与树莓、蛇莓相似,易被误采。
2. 蓬蘽到底有没有毒?
成熟果实无毒,历代《本草》均未列入毒草,江浙民间亦长期作野果食用。
根、茎、叶含鞣质与皂苷,量大可刺激胃肠,但日常少量嚼叶或煎水外敷未见中毒报道。
与有毒的蛇莓(Duchesnea indica)区别在于:蓬蘽果实易与花托分离,表面有小核突;蛇莓果实陷在花托内,外观更光滑,味淡且含水少。
3. 误食非食用部分会怎样?
成人一次嚼食鲜叶>30 g 或根皮>50 g,30 min~2 h 内可能出现:
— 上腹隐痛、恶心;
— 轻度腹泻,1~2 次后即止;
— 极少数敏感者出现短暂头晕。儿童体重轻,反应阈值约为成人一半,家长需格外注意。
症状分级 | 表现 | 处理建议 |
---|---|---|
轻度 | 胃部不适、恶心 | 温水漱口,休息观察 |
中度 | 呕吐、腹泻<3 次 | 口服补液盐,就近就医 |
重度 | 频繁呕吐、脱水 | 立即医院急诊补液 |
4. 野外采摘注意什么?
只采完全成熟、鲜红易脱落的果实,青果及未熟果单宁含量高,涩口且刺激大。
避开农田、矿区周边,防止重金属或农药富集。
带儿童采摘时,先教会“三看”:看花托、看绒毛、看是否易脱落;不确定的坚决不入口。
5. 误食后家庭应急四步法
立即停食:吐出残留叶片或果实,清水漱口。
稀释排毒:成人饮温开水 300~500 mL,儿童 10 mL/kg,催吐仅适用于清醒且误食量较大者。
观察症状:记录呕吐、腹泻次数及精神状态,为医生提供参考。
及时就医:若出现持续腹痛、发热或脱水,携样品前往医院。
6. 小结
蓬蘽成熟果实可放心食用,非果实部位大剂量摄入才可能引起轻微胃肠刺激。
学会与蛇莓等有毒野果区分,采摘时“认熟、认净、认量”,就能把风险降到最低。
参考文献
[1]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委会. 中国植物志 第37卷[M]. 北京: 科学出版社, 1985.
[2] 国家药典委员会.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一部[S]. 2020年版. 北京: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, 2020.
[3] 江苏新医学院. 中药大辞典 上册[M]. 上海: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, 1986.
[4]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. 全国中毒报告数据集 2022[R]. 北京, 2023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