蒲公英

时间:2025-09-09 18:02:01编辑:本草植物来源:本站当前位置:首页>>植物百科

蒲公英植物档案

一、名称与分类

  • 中文名:蒲公英
  • 别名:黄花地丁、婆婆丁、奶汁草、黄花郎、白鼓丁
  • 学名: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.-Mazz.
  • 科属:菊科(Asteraceae) 蒲公英属(Taraxacum

二、形态特征

  • 多年生草本;根垂直,圆柱状,黑褐色,有甜味。
  • 叶基生呈莲座状,羽状深裂或大头羽裂,长 5–20 cm,顶裂片较大,侧裂片向下渐小,边缘具倒向锯齿或缺刻,裂片间常夹小裂片,叶柄短或近无柄。
  • 花葶 1 至多数,中空,被蛛丝状绵毛,高 10–30 cm
  • 头状花序单生葶顶,径 3–4 cm;总苞片 2–3 层,外层反折;花全为舌状,黄色。
  • 瘦果倒披针形,具纵棱,冠毛白色,花期 3–8 月,果期 5–9 月

三、分布与生境

  • 原产地:温带欧亚大陆。
  • 中国分布:全国南北各省区广泛分布,海拔 50–3 500 m 的田野、路旁、山坡、河岸、果园、撂荒地皆可见。
  • 生态习性:
    • 喜光亦耐半荫,耐寒、耐旱、耐瘠薄,不耐涝。
    • 适生疏松肥沃、排水良好的砂壤土,微酸至微碱均可。

四、栽培技术

  • 繁殖方式:
    • 种子繁殖:5–6 月采种,晾干去冠毛,常温贮藏 1 年发芽率仍达 90%;春播或秋播,覆土 0.5 cm,7–10 d 出苗。
    • 分株:春季挖取老株,切分根茎,每段带 2–3 枚叶片,直接定植。
  • 田间管理:
    • 行株距 20×15 cm,定植后保持土壤湿润,年追施腐熟有机肥 1–2 次。
    • 采收:鲜食叶 8–10 cm 时采摘;药用全草于花果期割取,晒干备用。

五、病虫害防治

主要病虫害 症状 防治要点
蚜虫 嫩叶卷曲,分泌蜜露 黄板诱杀;喷 1% 苦参碱 800 倍液
白粉蝶幼虫 叶片被啃食呈缺刻 人工捕捉;Bt 乳剂 500 倍液喷雾
白粉病 叶面出现白色粉霉层 控制密度;喷 25% 三唑酮 1500 倍液

六、营养价值与综合利用

  • 每 100 g 嫩叶含蛋白质 4.8 g、膳食纤维 5.1 g、维生素 C 47 mg、钾 397 mg,钙、铁、锌丰富。
  • 全草可制蒲公英咖啡(根烘焙)、蒲公英酒、蒲公英花酱;冠毛可作填充物。
  • 根含蒲公英醇、蒲公英赛醇,有天然苦味,是“蒲公英根茶”主要原料。

七、园林与生态价值

  • 早春优良蜜源植物,单株可产花蜜 0.2 g,蜂群重要饲料。
  • 盆栽、岩石园、屋顶绿化皆宜,花语为“自由、坚韧、希望”。

八、中药说明

  • 药材名:蒲公英(Taraxaci Herba
  • 性味归经:苦、甘,寒;归肝、胃经
  • 功效主治:
    • 清热解毒,消肿散结,利尿通淋。
    • 用于疔疮肿毒、乳痈、瘰疬、目赤、咽痛、肺痈、湿热黄疸、热淋涩痛。
  • 用法用量:煎汤 10–30 g(鲜品 30–120 g);外用鲜品捣敷或煎汤熏洗。
  • 注意事项:阳虚外寒、脾胃虚弱者慎用;大量服用可致缓泻。

参考文献

樱花

海棠花

植物百科本月排行

植物百科精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