紫薇

时间:2025-09-10 14:42:26编辑:本草植物来源:本站当前位置:首页>>植物百科

紫薇 Lagerstroemia indica L.

一、植物档案

  • 中文名:紫薇

  • 学名:Lagerstroemia indica L.

  • 科属:千屈菜科 Lythraceae 紫薇属 Lagerstroemia

  • 常见别名:百日红、痒痒树、无皮树、满堂红、紫金花、蚊子花

  • 花期:6—10月,长达100天

  • 果期:10—12月

二、形态特征

  • 落叶或半常绿灌木至小乔木,高2–8 m;树干光滑,片状剥落,呈青灰至黄褐色,故又称“无皮树”。

  • 叶对生或近对生,椭圆形或倒卵形,长3–7 cm,宽2–4 cm,先端钝尖,基部楔形,全缘;侧脉7–10对,叶柄短,长2–4 mm。

  • 圆锥花序顶生,长10–40 cm;花径2–4 cm,花瓣6,皱褶明显,颜色有玫红、紫红、粉、白及复色;雄蕊多数,花丝细长,外伸。

  • 蒴果近球形,径约1 cm,熟时室背开裂;种子多数,细小,具翅,千粒重仅0.2 g。

三、分布与生态

  • 原产中国中部及南部,华东、华中、华南、西南广泛分布;日本、韩国、东南亚、大洋洲及美国南部有归化。

  • 喜光亦耐半阴,耐热耐旱,最适年均温15–28 ℃;耐-15 ℃短暂低温,北方需保护越冬。

  • 对土壤要求不严,pH 5.5–8.0均可,以深厚肥沃、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最佳;耐轻度盐碱0.2 %。

  • 抗污染能力强,对SO₂、HF、Cl₂及粉尘具吸附作用,为优良城市行道、工矿区绿化树种。

四、栽培技术

  • 繁殖:播种、扦插、分株、嫁接均可;绿化多用半木质化扦插(7—8月),插穗10–12 cm,带2节,30 d生根率>85 %。

  • 定植:春季芽萌动前或秋季落叶后,穴规格60 cm×60 cm×50 cm,株距2–3 m;栽后浇透定根水,设支撑防倒。

  • 水肥:年施复合肥3次(萌芽前、花后、入秋),每次0.2–0.5 kg/株;旱季浇水保持田间持水量60 %。

  • 修剪:冬季重剪,留主干30–50 cm,促发新枝;花后剪除残花,减少营养消耗,延长花期。

五、品种与花色

代表品种花色特点
‘Alba’(银薇)纯白花大,夏日清爽,少见
‘Rubra’(赤薇)深玫红花色最艳,园林用量最大
‘Bicolor’(复色)粉白相间同一花序双色,观赏价值高

六、中药说明——树皮、叶、根

  • 药用部位:树皮(名“紫薇皮”)、叶、根。

  • 性味归经:微苦、涩,寒;归肝、胃、膀胱经。

  • 功效主治:清热解毒,凉血止血,利湿退黄。用于痢疾、泄泻、便血、崩漏、湿疹、黄疸。

  • 用量用法:煎服10–15 g;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。

  • 现代研究:树皮含鞣质、没食子酸,具收敛止血、抗菌作用;叶含紫薇醛,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圈>15 mm。

七、园林与盆栽应用

  • 花期跨越盛夏少花季,有“百日红”之誉,为夏季观花主景树。

  • 耐修剪,可塑造成灌木球、桩景、绿篱;北方常盆栽,冬季移入冷室。

  • 树干光滑,孩童搔抓则枝叶轻颤,俗称“痒痒树”,互动性强,适合校园、公园科普区。

八、常见病虫害与防治

  • 1. 紫薇绒蚧:成虫密集于枝条,诱发煤污。冬季喷3–5 °Be石硫合剂;若虫盛期25 %噻嗪酮1 000倍。

  • 2. 白粉病:叶背出现白色粉层,致叶片卷曲。加强通风;发病初期30 %醚菌酯2 000倍喷雾。

  • 3. 褐斑病:叶面出现褐色斑点,中央灰白。秋季清园;50 %多菌灵800倍轮换使用。

九、文化意象

  • 花语:“好运、沉迷的爱、雄辩”

  • 唐代诗人白居易《紫薇花》:“独占芳菲当夏景,不将颜色托春风”,赞其盛夏独放。

  • 因树皮光滑无纹,又称“无皮树”,民间视为“赤子之心”的象征。

参考文献

  • [1]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. 《中国植物志》第52卷. 科学出版社, 1999.

  • [2]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《中华本草》编委会. 《中华本草》精选本.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, 1999.

  • [3] 北京林业大学. 紫薇品种资源与栽培技术. 中国林业出版社, 2018.

  • [4] 百度百科. 紫薇. https://baike.baidu.com/item/紫薇/2206350 [2025-09-10].

  • [5] 甜音叶子. 紫薇:盛夏的“痒痒树”. 微信公众号, 2023-07-15.

  • [6] 宛若芝兰. 紫薇:百日红的浪漫与诗意. 微信公众号, 2025-09-09.

黄鹌菜

木瓜

植物百科本月排行

植物百科精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