泥胡菜 Hemisteptia lyrata (Bunge) Fisch. & C. A. Mey.
一、植物档案
中文名:泥胡菜(石灰菜、猪兜菜、剪刀草、绒球花)
学名:Hemisteptia lyrata (Bunge) Fisch. & C. A. Mey.
科属:菊科 Asteraceae 泥胡菜属 Hemisteptia
常见别名:石灰菜、猪兜菜、剪刀草、绒球花、糯米菜、苦马菜
花果期:4—8月
二、形态特征
一年生草本,高30–100 cm;茎单生,直立,上部多分枝,被稀疏蛛丝状毛。
叶互生,基生叶莲座状,长椭圆形或倒披针形,长5–15 cm;全部叶大头羽状深裂,顶裂片大,边缘具三角形锯齿,两面异色,上面绿色无毛,下面灰白被厚绒毛;上部叶渐小,基部延伸成翼柄抱茎。
头状花序顶生,排成疏松伞房状,总苞宽钟状,直径1.5–3 cm;小花紫色或红色,花冠细丝状,长1.4 cm;附片紫红色,远望如“绒球”。
瘦果楔状,深褐色,具两层白色异型冠毛:外层羽毛状整体脱落,内层鳞片状宿存。
三、分布与生境
全国广布,朝鲜、日本、澳大利亚亦有;生于海拔500–2 000 m的田埂、荒坡、路旁、林缘、溪边,耐贫瘠、耐旱、耐盐碱,对土壤pH 5.0–8.0均可。
喜冷凉湿润气候,最适年均温10–22 ℃;种子在5–30 ℃均可萌发,为典型的广幅生态型野菜。
四、营养成分与食用
成分(每100 g嫩叶) | 含量 | 功能亮点 |
维生素C | 78 mg | 高抗氧化 |
膳食纤维 | 3.1 g | 促肠道蠕动 |
钙 | 210 mg | 植物钙源 |
黄酮类 | 2.0 % | 抗炎、护肝 |
五、栽培与繁殖
繁殖:种子、分株均可;种子发芽适温15–20 ℃,7–10 d出苗;分株于春—秋进行。
野菜化生产:亩施腐熟有机肥1 500 kg,行距20 cm,撒播覆土0.5 cm,亩用种量0.3 kg;株高10 cm间苗,株距10 cm,年收3–4茬,亩产嫩叶1 000 kg。
管理:生长期每月追施0.2 %复合肥1次;保持土壤湿润,忌积水。
六、中药与药用价值
药用部位:全草。
性味归经:苦、辛,平;归心、肝经。
功效主治:清热解毒,消肿散结,凉血止血。用于痔漏、痈肿疔疮、乳痈、淋巴结炎、风疹瘙痒、外伤出血、骨折等。
现代研究:含黄酮、萜类、多糖、生物碱等,具抗菌、抗炎、抗氧化、免疫调节作用;对金黄色葡萄球菌、痢疾杆菌等抑菌圈>15 mm;动物实验显示可减轻炎症反应,促进骨折愈合。
用法用量:内服煎汤9–15 g(鲜品30–60 g);外用鲜草捣敷或煎水洗。
七、野菜烹饪与食用安全
1. 凉拌泥胡菜:嫩叶焯水1 min,过冷水后加蒜末、生抽、香醋、香油拌匀,口感清爽微苦。
2. 泥胡菜蛋花汤:与豆腐同煮,清热利湿,适合春季养生。
3. 做馅:剁碎后与猪肉或鸡蛋搭配,用作包子、饺子馅,风味独特。
4. 安全提示:生于农田者需防农药残留,建议采摘远离污染源地块;脾胃虚寒者少食。
八、常见病虫害与防治
1. 白粉病:叶背出现白色粉层。加强通风;25 %三唑酮1 500倍喷雾。
2. 蚜虫:聚集嫩梢。悬挂黄板;10 %吡虫啉3 000倍喷雾。
3. 叶斑病:叶面褐斑。50 %多菌灵800倍喷雾。
九、花语与文化
花语:“顽强、奉献、苦尽甘来”。
叶缘锯齿如“剪刀”,又名“剪刀草”,寓意“剪除病痛”;早春紫花似绒球,象征新生与希望。
民间有“三月三,剪刀草钻天”之说,采嫩叶制青团,寓“剪断晦气、迎祥纳福”。
十、注意事项
生于污染地块者需慎食,防止重金属与农药富集;孕妇、脾胃虚寒者慎用。
外用鲜品易染色(紫色),停药后可自行消退。
参考文献
[79] 百度百科. 泥胡菜. 2025-07-25.
[80] 微信公众号(宛若芝兰). 老人叫它“化癌草”,藏在农村成了网红野菜. 2025-09-05.
[81] 微信公众号(湘女生活录). 农村大名鼎鼎的泥胡菜,俗称“牙痛草”. 2025-08-15.
[82]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. 认识野草花——泥胡菜. 2025-05-28.
[83] 百度健康. 泥胡菜的功效与作用. 2025-04-02.
[84] 360Doc. “骨折草”--泥胡菜. 2025-04-24.
[85] sina.cn. 被网友们称为“化癌菜”,化癌之王的植物泥胡菜. 2025-03-31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