鬼针草植物档案
一、名称与分类
- 中文名:鬼针草
- 别名:三叶鬼针草、蟹钳草、对叉草、粘人草、盲肠草、一包针
- 学名:Bidens pilosa L.
- 科属:菊科(Asteraceae) 鬼针草属(Bidens)
二、形态特征
- 一年生草本,高 30–120 cm;茎直立,四棱形,无毛或被疏短毛,上部多分枝。
- 叶对生,具柄;叶片卵状披针形或卵状椭圆形,长 4–12 cm,顶端渐尖,基部楔形,边缘具不规则锯齿或三深裂,两面疏被短毛;上部叶常不裂。
- 头状花序单生枝端或排列成疏散伞房状,径 5–10 mm;总苞钟形,总苞片 2 层,外层 5–7 片,草质,条形,被疏毛;无舌状花,管状花白色或淡黄色。
- 瘦果条形,具 3–4 棱,长 7–15 mm,顶端具 2–4 枚具倒钩的芒刺,易粘附人畜衣物;花果期 6–11 月。
三、分布与生境
- 原产地:美洲热带。
- 中国分布:已归化,华东、华南、华中、西南、华北、东北各省区均有;生于海拔 50–2 800 m 的村旁、路边、荒地、果园、林缘。
- 生态习性:
- 喜光,耐半荫;喜温暖湿润气候,最适年均温 18–25 ℃,可耐 0 ℃左右低温。
- 对土壤要求不严,以疏松肥沃、排水良好的砂壤土为佳,耐瘠薄、耐轻度盐碱。
四、栽培技术
- 繁殖方式:
- 种子繁殖:秋季采种,常温贮藏,翌春 3–4 月条播,覆土 0.5 cm,发芽率 85–90%,7–10 d 出苗。
- 扦插:5–8 月选半木质化枝条,剪成 10 cm 段,插于河沙基质,15–20 d 生根。
- 田间管理:
- 行株距 30×20 cm,定植后保持土壤湿润,年追施腐熟有机肥 1–2 次。
- 采收:药用全草于现蕾期割取,晒干备用;菜用嫩梢 10–15 cm 时采摘。
五、病虫害防治
主要病虫害 | 症状 | 防治要点 |
白粉病 | 叶面出现白色粉霉层,叶片卷曲 | 控制密度;发病初期喷 25% 三唑酮 1500 倍液 |
蚜虫 | 嫩梢卷曲,分泌蜜露 | 黄板诱杀;喷 1.2% 苦烟乳油 1000 倍液 |
斜纹夜蛾 | 幼虫咬食叶片呈缺刻或孔洞 | 黑光灯诱杀成虫;幼虫 3 龄前喷 5% 氯虫苯甲酰胺 1500 倍液 |
六、营养价值与综合利用
- 每 100 g 嫩茎叶含蛋白质 3.2 g、膳食纤维 5.8 g、维生素 C 36 mg、钙 266 mg、钾 518 mg。
- 嫩梢可作野菜凉拌、炒食或煮汤,具微苦回甘;民间与黄豆同煮制成“鬼针草豆腐”。
- 全草可制鬼针草茶,与菊花、夏枯草配伍,用于夏季清凉饮料。
七、园林与生态价值
- 野生花卉,可用于花境边缘、乡野园区,吸引蝴蝶、蜜蜂;果序具粘附性,增添自然趣味。
- 花语:自由、坚韧、适应力强。
八、中药说明
- 药材名:鬼针草(Bidentis Pilosae Herba)
- 性味归经:苦,微寒;归肝、肺、大肠经
- 功效主治:
- 清热解毒,散瘀消肿,活血调经。
- 用于咽喉肿痛、湿热泻痢、黄疸、肠痈、疟疾、跌打损伤、毒蛇咬伤、月经不调。
- 用法用量:煎汤 15–30 g(鲜品 30–60 g);外用鲜品捣敷。
- 注意事项:孕妇慎用;脾胃虚寒者慎用。
参考文献
- [1] 百度百科. 鬼针草,2025-09-05 https://baike.baidu.com/item/鬼针草/418479
- [2] 百度百科. 鬼针草属,2024-03-15 https://baike.baidu.com/item/鬼针草属/2359267
- [3] 搜狐号“草木世界”. 鬼针草栽培与利用,2025-06-10
- [4] 中国药典 2020 年版. 鬼针草,pp. 360-36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