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蓬草植物档案
一、名称与分类
- 中文名:小蓬草
- 别名:小飞蓬、飞蓬、加拿大蓬、小白酒草、蒿子草
- 学名:Erigeron canadensis L.
- 科属:菊科(Asteraceae) 飞蓬属(Erigeron)
二、形态特征
- 一年生草本;根纺锤状,具纤维状须根。
- 茎直立,圆柱状,有纵棱与条纹,被疏长硬毛,高 50–120 cm,上部分枝密集。
- 叶互生、密集:基部叶倒披针形,长 6–10 cm,顶端渐尖,基部渐狭成柄,边缘具疏锯齿或全缘,花期常枯萎;中上部叶线状披针形至线形,近无柄,两面被疏短毛,边缘常有上弯硬缘毛。
- 头状花序小而多数,径 3–4 mm,排列成大型顶生圆锥花序;总苞近圆柱形,总苞片 2–3 层,淡绿色;雌花舌状,白色或微紫;两性花管状,淡黄色。
- 瘦果线状披针形,稍扁压,冠毛污白色;花期 5–9 月,果期 6–10 月。
三、分布与生境
- 原产地:北美洲。
- 中国分布:现已归化,南北各省区旷野、荒地、田边、路旁、河谷、沟旁均常见。
- 生态习性:阳性,耐旱、耐贫瘠,对土壤要求不严,易形成大片单优群落。
四、栽培与利用要点
- 繁殖方式:种子繁殖,10 月发生高峰,翌年春季出苗。
- 田间管理:如作饲草或药用栽培,宜选排水良好地块,条播行距 30 cm,每 667 m² 用种 200–250 g,年可刈割 2–3 次。
- 病害防治:锈病、白粉病偶发,可用三唑酮 1500 倍液喷雾;蚜虫、蓟马可挂黄板或喷施吡虫啉。
- 饲用价值:嫩茎叶可作猪、牛青饲料,粗蛋白含量约 12%。
五、药用价值
- 入药部位:全草或鲜叶,夏秋季采收,洗净鲜用或晒干。
- 性味归经:微苦、辛,性凉;归肝、胆、胃、大肠经。
- 功效主治:
- 清热利湿、消炎杀菌、散瘀消肿。
- 用于湿热泻痢、黄疸、肝炎、胆囊炎、水肿、血尿、小儿头疮、跌打损伤。
- 用法用量:内服煎汤 15–30 g(鲜品 30–60 g);外用捣敷或煎水洗。
- 注意事项:脾胃虚寒者慎用;孕妇慎用。
六、园林与生态价值
- 松花江湿地监测显示,小蓬草与红蓼、铁苋菜等伴生,可稳固堤岸、提升生物多样性。
- 花语:随遇而安、知足常乐,象征顽强与坚韧。
参考文献
- [1] 微信公众号“关注森林”. 认识野草花——小飞蓬,2025-08-04
- [2] 百度百科. 小蓬草,2025-05-30 https://baike.baidu.com/item/小蓬草/5373445
- [3] 搜狐号“草木世界”. 小蓬草,2025-07-21
- [4] 物种库. 小蓬草,松花江江堤守护者,2025-08-0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