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鹌菜 Youngia japonica (L.) DC.
一、植物档案
中文名:黄鹌菜
学名:Youngia japonica (L.) DC.
科属:菊科 Asteraceae 黄鹌菜属 Youngia
常见别名:野青菜、山芥菜、日本黄鹌菜、黄花菜(粤东)、蒲公英草、假蒲公英
花果期:全年可见,盛花期3—6月
二、形态特征
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,高10–80 cm;茎直立,基部多分枝,具纵棱,被白色短柔毛。
基生叶莲座状,倒披针形或羽状分裂,长5–15 cm,顶裂片大,边缘具不规则锯齿;茎生叶少,披针形,抱茎。
头状花序小,径0.5–1 cm,排列成疏散伞房状;总苞圆柱形,苞片2层,外层短小,内层披针形8–10片。
全为舌状花,花冠黄色,先端5齿裂;瘦果纺锤形,红褐色,具10条纵棱,冠毛白色,易随风飘散。
三、分布与生境
原产东亚,国内除新疆、西藏外均有分布;日本、朝鲜半岛、东南亚、太平洋群岛亦有归化。
常见于海拔2 000 m以下田埂、路旁、林缘、撂荒地、果园、甚至墙缝。
喜湿润肥沃土壤,但耐瘠薄、耐荫、耐轻度盐碱(pH 5.0–8.0),为典型的广幅生态型杂草。
四、栽培与利用型种植
繁殖:种子繁殖为主,瘦果千粒重0.18 g;温度20–25 ℃时发芽率>90 %,无需催芽。
野菜化栽培:3月条播,行距20 cm,覆土0.3 cm;苗高10 cm间苗,株距10 cm。
水肥:基施腐熟有机肥1 000 kg/亩;采收后随水追施尿素5 kg/亩,可年收4–5茬。
采收:株高15–20 cm时剪取嫩梢,留茬3 cm促侧芽,亩产量可达1 500 kg。
五、营养成分与食用
成分(每100 g嫩叶) | 含量 | 功能亮点 |
维生素C | 65 mg | 高抗氧化,促进胶原合成 |
膳食纤维 | 3.2 g | 促肠道蠕动,低热量 |
钙 | 285 mg | 高于牛奶,植物钙源 |
黄酮(鲜重) | 1.8 % | 清除自由基,护肝 |
六、中药说明——全草入药
性味归经:甘、微苦,凉;归肝、胆、胃经。
功效主治:清热解毒,利尿消肿,凉血散瘀。用于咽喉肿痛、湿热泻痢、小便不利、疮疖肿毒、跌打损伤。
现代研究:含黄酮、木犀草素、绿原酸、萜类,具抗菌、抗病毒、保肝降酶作用。
用量用法:干品15–30 g(鲜品30–60 g)煎服;外用捣敷或煎水洗。
注意事项:脾胃虚寒者慎用;少数人群食后可能出现轻微腹泻。
七、常见病虫害与防治
1. 蚜虫:春末密集于嫩梢。释放瓢虫;10 %吡虫啉3 000倍喷雾。
2. 白粉病:叶背出现白色粉层。加强通风;25 %三唑酮1 500倍喷雾。
3. 斜纹夜蛾:幼虫食叶成缺刻。黑光灯诱杀成虫;BT乳剂500倍傍晚喷雾。
八、野菜烹饪示例
1. 凉拌黄鹌菜:嫩梢焯水1 min,过冷水后加蒜末、生抽、香醋、辣椒油拌匀。
2. 上汤黄鹌菜:皮蛋、咸蛋、蒜瓣炒香,加高汤煮沸后投入菜苗,2 min即可。
3. 黄鹌菜蛋花汤:水烧开,打入鸡蛋成花,放入洗净嫩叶,食盐调味,清香微苦。
九、花语与文化
花语:“平凡中的坚韧、顽强生命力”。
因果实酷似袖珍蒲公英,又被孩子们称作“小伞兵”,象征梦想起航。
在台湾,黄鹌菜与昭和草、鬼针草并称“三大移民杂草”,见证海岛开垦史。
参考文献
[1]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. 《中国植物志》第80卷. 科学出版社, 1999.
[2]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《中华本草》编委会. 《中华本草》精选本.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, 1999.
[3] 浙江大学蔬菜研究所. 浙江野菜资源与利用.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, 2018.
[4] 百度百科. 黄鹌菜. https://baike.baidu.com/item/黄鹌菜/2206349 [2025-09-10].
[5] 甜音叶子. 黄鹌菜:春天里的野味小菜. 微信公众号, 2023-03-12.
[6] 宛若芝兰. 黄鹌菜——从田间杂草到养生野菜. 微信公众号, 2025-09-09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