栾树 Koelreuteria paniculata Laxm.
一、植物档案
中文名:栾树(复羽叶栾树、黄山栾树等为其近缘种)
学名:Koelreuteria paniculata Laxm.
科属:无患子科 Sapindaceae 栾树属 Koelreuteria
常见别名:灯笼树、摇钱树、木栾、黑色叶树、复羽叶栾(变种)
花期:7—8月(盛夏少花季节)
果期:9—10月
二、形态特征
落叶乔木,高10–20 m,胸径可达1 m;树皮灰褐色,纵裂,小枝被柔毛,后脱落。
二回羽状复叶互生,长30–50 cm;小叶7–15片,卵形或卵状披针形,长4–10 cm,宽2–4 cm,先端渐尖,基部偏斜,缘具不规则粗齿或缺刻,上面沿中脉被微柔毛。
圆锥花序顶生,长20–40 cm,多花密集;花黄色,径约5 mm;花萼5裂,裂片卵形;花瓣4,披针形,爪细长;雄蕊8,花丝被长柔毛;子房三棱形,柱头3裂。
蒴果膨胀,卵状三角形,长4–6 cm,宽3–4 cm,膜质,具3棱,成熟时红褐色或紫红色,形似灯笼;种子球形,黑色,径约5 mm。
三、分布与生态
原产中国,主产黄河流域至华南、西南;日本、朝鲜半岛、缅甸北部有分布。
喜光,耐半阴,最适年均温13–22 ℃;耐-25 ℃短暂低温,北方可安全越冬。
对土壤适应性强,微酸至微碱(pH 5.0–8.2)均可,以深厚肥沃、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最佳;耐干旱、耐瘠薄,忌积水。
抗污染能力强,对SO₂、HF、Cl₂及粉尘具吸附作用,为优良城市行道树、工矿区绿化树种。
四、栽培技术
繁殖:播种为主,亦可扦插、根蘖;生产多用秋播(10—11月),种子去翅,60 ℃温水浸种24 h,混沙层积60 d,发芽率>85 %。
定植:春季芽萌动前,株距4–6 m;穴规格80 cm×80 cm×60 cm,底施腐熟有机肥20 kg+钙镁磷肥0.5 kg。
水肥:年施复合肥3次(萌芽前、花后、入秋),每次0.3–0.5 kg/株;旱季灌水保持土壤相对含水量60–70 %。
修剪:冬季剪除病虫枝、过密枝;培养自然开心形或圆头形,保持主干通直。
五、园林与观赏价值
“一树三色”:春季嫩叶红→夏季黄花满树→秋季灯笼果紫红,为典型季相树种。
冠大荫浓,可作行道树、庭荫树、公园孤植或群植;果实宿存枝头,经冬不落,增添冬季景观。
耐修剪,可塑造成灌木球、绿篱;亦适合山区水土保持林、风景林。
六、经济利用
部位 | 用途 |
木材 | 黄白色,纹理直,供箱板、家具、农具柄 |
种子 | 含油率35–40 %,可制生物柴油、肥皂 |
花果 | 黄色染料(花)、黑色染料(种子皮);切枝作插花花材 |
七、中药与民间药用
药用部位:花、叶、种子。
性味归经:苦、寒;归肝、胆经。
功效主治:清热明目,消肿止痛。用于目赤肿痛、咽喉疼痛、疝气痛、跌打损伤。
用量用法:煎服3–9 g;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。
民间验方:治风热目赤:栾树花10 g,菊花10 g,水煎服。
八、常见病虫害与防治
1. 栾树蚜虫:嫩梢、花序密布黑色蚜体,诱发煤污。悬挂黄板;若虫期喷10 %吡虫啉3 000倍。
2. 六星黑点豹蠹蛾:幼虫蛀干,排出褐色颗粒。成虫期黑光灯诱杀;50 %辛硫磷乳油塞孔+泥封。
3. 褐斑病:叶部出现褐色斑,边缘黄化。秋季清园;发病初期50 %多菌灵800倍喷雾。
九、花语与文化
花语:“绚烂、希望、财富”;灯笼果寓意“张灯结彩、喜迎丰收”。
黄山栾树(K. bipinnata var. integrifoliola)为合肥市市树,秋季金黄与紫红果相映,被誉为“城市调色板”。
民间俗称“摇钱树”,果实宿存枝头,象征“钱包鼓鼓、财源滚滚”。
参考文献
[1]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. 《中国植物志》第47卷. 科学出版社, 1999.
[2]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《中华本草》编委会. 《中华本草》精选本.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, 1999.
[3] 南京林业大学. 栾树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技术. 中国林业出版社, 2018.
[4] 百度百科. 栾树. https://baike.baidu.com/item/栾树/2206355 [2025-09-10].
[5] 甜音叶子. 栾树:一树三色的城市调色板. 微信公众号, 2023-09-20.
[6] 宛若芝兰. 从灯笼果到摇钱树:栾树的浪漫与实用. 微信公众号, 2025-09-10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