桑植物档案
一、名称与分类
- 中文名:桑
- 别名:桑树、家桑、荆桑、桑椹树、白桑、鸡桑
- 学名:Morus alba L.
- 科属:桑科(Moraceae) 桑属(Morus)
二、形态特征
- 落叶乔木,高 8–20 m,胸径可达 50 cm;树皮黄褐色,老时浅纵裂。
- 单叶互生,卵形或宽卵形,长 6–15 cm,先端渐尖,基部圆形或浅心形,叶缘有粗锯齿,有时 3–5 裂;上面亮绿,下面脉腋有簇毛;叶柄长 1.5–4 cm。
- 花单性,雌雄异株或同株异序;葇荑花序腋生,长 1–3 cm;雄花花被片 4,雄蕊 4;雌花花被片 4,子房无柄,花柱 2 裂。花期 4–5 月,与叶同放。
- 聚花果(桑椹)长圆形或卵圆形,长 1–3 cm,熟时紫黑色或白色,味甜多汁;果期 5–6 月。
三、分布与生境
- 原产地:中国中部和北部,已有 4000 年以上栽培史。
- 中国分布:全国各省区广泛栽培,以江浙、四川、广东、广西、新疆南疆为集中产区;海拔 50–3 000 m 均有分布。
- 生态习性:
- 喜光,耐半荫;喜温暖湿润气候,最适年均温 12–25 ℃,可耐-30 ℃严寒。
- 对土壤适应极强,以深厚肥沃、排水良好的砂壤土为佳,耐干旱瘠薄,耐轻度盐碱(pH 8.0 以下)。
四、栽培技术
- 繁殖方式:
- 播种:5–6 月采成熟桑椹,淘洗阴干,低温沙藏 60 d,翌春 3–4 月条播,覆土 1 cm,发芽率 85–90%,实生苗 2–3 年可嫁接。
- 扦插:6–8 月选半木质化枝条,剪成 15 cm 段,保留 2–3 芽,IBA 速蘸 1000 ppm,插于河沙基质,25 d 生根。
- 嫁接:用实生桑或鲁桑作砧,3–4 月切接或 9 月芽接,1 年可成苗。
- 定植管理:
- 成片采叶园行距 2×1 m,果用桑 4×3 m;穴施基肥 20 kg + 磷肥 0.5 kg。
- 年剪 2–3 次,留主干高 40–60 cm,养成 3–5 层支干,夏伐后及时追肥浇水。
五、病虫害防治
主要病虫害 | 症状 | 防治要点 |
桑萎缩病 | 叶片变小、皱缩,枝条短化 | 选用抗病品种;及时挖除病株;防叶蝉传播 |
桑蓟马 | 叶背吸食,出现褐色斑点,叶片硬化 | 悬挂蓝色粘虫板;喷 5% 啶虫脒 2000 倍液 |
红蜘蛛 | 叶背出现黄白色小斑点,严重时焦枯 | 干旱期喷 1.8% 阿维菌素 4000 倍液;增加空气湿度 |
六、营养价值与综合利用
- 桑椹含可溶性固形物 12–22%、总糖 8–15%、有机酸 0.5–1.5%、花青素 0.2–0.8 g/100 g、维生素 C 15–30 mg,可鲜食、制汁、果酱、果酒、果干。
- 桑叶含蛋白质 15–25%、黄酮(芦丁、槲皮素)、DNJ(1-脱氧野尻霉素),可制桑叶茶、桑叶粉、降糖保健品。
- 桑枝含桑皮苷、白藜芦醇,可提取天然抗氧化剂;桑白皮(根皮)为传统中药。
七、园林与生态价值
- 冠大荫浓,可作行道、庭荫、防护林;秋叶金黄,果色紫黑,兼具观果、观叶效果。
- 耐修剪,可造型;老桩是制作盆景的优良材料。
- 花语:奉献、坚韧、吉祥;古代以“桑梓”代指故乡。
八、中药说明
- 药材名:桑叶(Mori Folium)、桑椹(Mori Fructus)、桑白皮(Mori Cortex)
- 性味归经:
- 桑叶:甘、苦,寒;归肺、肝经
- 桑椹:甘、酸,寒;归肝、肾经
- 桑白皮:甘,寒;归肺经
- 功效主治:
- 桑叶:疏散风热,清肺润燥,清肝明目。用于风热感冒、肺热燥咳、头晕头痛、目赤昏花。
- 桑椹:滋阴补血,生津润燥。用于肝肾阴虚、眩晕耳鸣、心悸失眠、津伤口渴、内热消渴、血虚便秘。
- 桑白皮:泻肺平喘,利水消肿。用于肺热喘咳、水肿胀满尿少、面目肌肤浮肿。
- 用法用量:
- 桑叶:煎汤 5–10 g;或入丸散。外用煎水洗眼。
- 桑椹:煎汤 9–15 g;或熬膏、浸酒。
- 桑白皮:煎汤 6–12 g。
- 注意事项:桑叶、桑椹性偏寒凉,脾胃虚寒者慎用;桑白皮有小毒,不宜超量。
参考文献
- [1] 百度百科. 桑,2025-09-05 https://baike.baidu.com/item/桑/754
- [2] 中国药典 2020 年版. 桑叶、桑椹、桑白皮,pp. 360-361
- [3] 搜狐号“果树大观园”. 桑树栽培与综合利用,2025-06-10
- [4] 植物智. 桑属,2025-08-20 http://www.iplant.cn/info/Morus